|
看下近10年哪類橡膠助劑增長快?2026年1月1日,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將生效,這項政策被形象地稱為“碳關稅”。該機制將根據出口至歐洲產品的碳足跡征收關稅,初期將適用于鋼鐵、鋁、水泥、化肥、電力和氫能六個領域。隨著時間推移,將會逐漸給各個行業發展帶來挑戰,增加出口成本減弱競爭力、倒逼產品升級。 【CBAM:是歐盟“Fit for 55”計劃的一部分,2021年7月14日,歐盟委員會正式提出“Fit for 55”氣候一攬子立法提案。該提案涵蓋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建筑、土地使用、交通和碳排放交易體系等多個領域。“Fit for 55”名稱的由來,源自這一攬子提案的目標: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55%”。為推進落實“Fit for 55”計劃,歐洲議會與歐盟理事會于2023年3月10日聯合通過了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在實施歐盟境內嚴格氣候政策的基礎上,要求進口的高碳產品繳納相應的稅費,作為碳泄漏的保護工具,以維持歐盟境內產業價格競爭力】 隨著“碳關稅”臨近實施,歐盟或向歐盟市場出口的客戶,已經開始關注并需要產品碳足跡數據和報告。來簡單了解下產品碳足跡: 一、概念 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的相關標準中,產品碳足跡的定義為“產品系統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溫室氣體清除量之和,以二氧化碳當量(CO2eq)為單位表示”,其目的是量化和報告產品在原料、制造、運輸、銷售、使用、廢棄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或部分生命周期階段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總量,以及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二、范圍 從范圍看,產品碳足跡不僅包括產品生產階段,也包括整個價值鏈(包括上下游過程)內的產品生命周期各階段相關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過程,這些階段從資源的開采和原材料的采購開始,一直延伸到產品的生產、使用和最終廢棄等各個階段。 橡膠助劑行業的產品碳足跡按生命周期階段的覆蓋范圍不同一般分為:“搖籃到大門”“搖籃到墳墓”。 ——從“搖籃到大門”:覆蓋原材料獲取、生產制造、包裝處理等環節,止于產品出廠交付給消費者之前。主要用于評估制造商直接控制的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從“搖籃到墳墓”:在“大門”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至分銷物流、使用階段(如消費者使用過程)以及廢棄處理(回收或填埋等),全面反映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三、認證與過程 與客戶溝通需求,與同行交流經驗,尋找有資質、有能力的第三方機構,輔導指導認證。 根據特定產品的碳足跡種類規則標準,產品碳足跡核算和報告過程一般包括“系統邊界確認”“數據采集”和“量值核算”。之后,根據產品的碳足跡數據,需持續追蹤產品碳足跡,找準降碳的點,以促進持續降低產品碳排放量。適宜時,按照規定的程序與內外部相關方開展足跡信息交流。 四、以促進劑MBT為例 ——首先,需要明確產品碳足跡核算的系統邊界。當以從“原料獲取”到“產品制造”部分生命周期階段為邊界時,促進劑MBT的核算邊界包括原材料獲取、原材料運輸以及產品生產三個生命周期階段。 ——其次,在確認邊界后,就需要分階段對促進劑MBT的主要原材料(苯胺、二硫化碳等),以及天然氣、煤等能源實際消耗數據進行采集,采集周期一般為一年。 ——最后,計算各階段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清除量,并進行匯總累加,即得到促進劑MBT的碳足跡。不是所有的上游原材料都有數據,如果某一促進劑產品由于上游過程數據收集難度大,當無法獲取初級數據時,需根據背景數據庫中的次級數據對產品碳足跡進行核算。 五、標準 關于產品碳足跡核算,不同國家、地區和組織提出了不同標準。我國制定的GB/T 24067-2024《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量化要求和指南》(簡稱“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已于2024年10月1日批準實施。該標準主要借鑒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的ISO14067國際標準,采用與國際通行的生命周期評價標準(GB/T 24040和GB/T 24044)一致的方式,規定了產品碳足跡的研究范圍、原則和量化方法等,為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和數據國際交流互認打下基礎。相較于國際標準,該標準增加了編制具體產品碳足跡標準的參考框架、數據地理邊界信息建議等,內容更加豐富,也更具有操作性。此外,還規定了鑒定性評審、產品碳足跡聲明和具體產品碳足跡標準框架等內容,為標準的實施應用提供充分的指引和保障。 |